股票2倍杠杆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,鲁迅斥其胡说八道,如今一一应验

发布日期:2024-11-02 00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67

股票2倍杠杆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,鲁迅斥其胡说八道,如今一一应验

晚清时期,世人根本看不到中国的未来,危急存亡之际,更有学者钱穆以为未来希望渺茫,撰写下《国史大纲》,希望能将华夏文明传承下去。

在人人自危的时候,一位名医也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,在当时的时代他写下的东西没人相信,就连鲁迅都说他在胡说八道,却没想到未来都应验了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
事情要追溯到清末,1879年,陆士谔出生,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出生的孩子都是不幸的,此时的清政府已经经历了多轮列强的瓜分,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
饶是陆士谔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,家业也难以在战火纷飞中保全,家中耆老都做不到的事情,更不可能指望一个孩童,更何况陆士谔出生之时,家里的产业所剩无几,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业逐渐消磨。

可人总是要生存,为了活下去,陆士谔忘却了自己的贵族身份,仅仅只有十四岁的他为了养家糊口,来到了上海学医。

当时的上海已经因为有租界的存在,已经是国内最繁华的地方了,这里有机遇,但想活下去也一样很困难。上海本地人有优越感,陆士谔这样的外乡人,操着一口不熟悉的方言,自然是举步维艰。

可他从来没想过放弃,被嘲笑也好,被嫌弃也罢,他兢兢业业地学医,空下来的时间,就去镇上抛头露面说书,不辞辛劳的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多赚些钱,供养弟妹上学读书。

21岁,陆士谔结婚了,他与妻子恩爱非常,但是这样一位出生在晚清的落魄贵族,却赶了时髦,与自己的妻子拍摄了一组西式的婚纱照。

学医开阔了眼界,读书识字让他能对世界的发展有足够的了解,即便是出生在旧社会,陆士谔却从来没有守旧的思想。

陆士谔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底层人民,他亲眼见识到了当时底层国人生活的苦难,只不过陆士谔从来不是个消极的人,他积极向上,对未来充满希望。

虽说此时的陆士谔已经是一名医生,但除了救人之外,他也想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。

可是他却没有一个将自己的期望诉诸外界的方式,恰好当时改良小说社刚刚成立一年的时间,极其缺乏稿件,不得已改良小说社只能选择集思广益,向大众们发布征稿的广告,只要有想法,写了小说都可以来投稿。

正愁不知何处诉说心中想法的陆士谔看到了这则广告,当即便想要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写下来,他的这种幻想小说题材,站在时代的角度来看,需要很大的脑洞。

如果是一个自幼出生在苦难人家,没读过书不识字,没见识过上海的繁华,不知道国外发展的人来写,会有很大的局限性。

但偏偏陆士谔早前出身望族,所以他知道奢侈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,来到上海学徒,见识到了上海的繁华,同时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有些家道不曾中落的,留过洋,将自己在海外的见识说给了陆士谔听。

更何况他供养自己的弟妹上学,他们也都是进步青年,在这样的环境和熏陶之下,陆士谔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极其美好的幻想。

他迫切地将自己的幻想写下,在1909年,他发表了《新上海》等多部小说,书中陆士谔将十里洋场的繁华与肮脏书写得淋漓尽致。

先后有小说发表,让陆士谔有信心继续写下去,次年,他在《经济丛编》新发布的《新中国》更是震惊了世人。小说中,陆士谔畅想了百年后的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
陆士谔的想法很积极,虽说当时社会阴暗,战争不断,可他依然相信未来的中国是欣欣向荣的。当时的轨道交通都是地面上的电车,但陆士谔就敢在书中写未来“将地下挖空,通上电灯,让电车在隧道中飞行不绝”。

即便是到了现在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尚且不知地铁为何物,盾构机这种修建地铁所必要的工具更是从没听说过,可陆士谔就是敢这么想,他笔下的描绘,都是自己从亲朋那里听来,加以润色写下的,旁人觉得不真实,但实际只要看过世界便会发现,有迹可循。

当时这本小说一经刊登,很多人都觉得光怪陆离,纯粹是在幻想,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。就连文豪大作家鲁迅,都觉得他写的东西实在“不符实际,胡说八道。”

陆士谔虽说有点名气,但跟鲁迅比起来就显得名不见经传了,被大文豪这么批评,换做他人很可能一蹶不振,可陆士谔却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,旁人问及他对鲁迅评论的看法,他也只说,“我根本不在乎。”

只是几年后,当鲁迅经历了更多的事之后,偶然间再读起《新中国》,登时觉得妙不可言。这书中所言并非全部胡扯,不少都是有出处的,鲁迅这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的看法有失偏颇,他是个较真的人,当即登报对陆士谔表达了歉意。

陆士谔说过自己没放在心上,也确实做到了,他除了行医问诊之外,抒发情感消遣的方式就是写小说,被鲁迅骂了之后,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写作。即便鲁迅道了歉,但仍然有很多人对陆士谔的幻想嗤之以鼻,可时间来到百年之后,人们惊奇地发现,陆士谔小说中所描绘的事物,基本都一一兑现了。

当时破败得让人看不到未来的中国,真的有了地铁,上海也真的如陆士谔所幻想的那样,成为了国内的金融中心,甚至于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博会,也与陆士谔小说中的描绘对上了。那可是1910年,当时清朝还没灭绝呢,陆士谔就对百年之后中国的景象,做出了预言。

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质疑和嘲讽之后,在21世纪一一应验。很多人甚至怀疑,在当时的大环境背景之下,陆士谔是怎么可能仅凭着幻想,描绘出百年之后的繁荣景象的,甚至有人怀疑,难不成陆士谔是穿越回去的?

这种说法虽然不切实际,但也表示了人们对于陆士谔精准描述的震撼,更让人感动的是,陆士谔的美好幻想终成现实,这百年的时光,国家经历过危难低谷,也逐渐走出阴霾跨步向前。

即便是在危急存亡之秋,有失去希望为了传承文明而撰写《国史大纲》的学者股票2倍杠杆,同样也有像陆士谔这样,对未来充满希望,坚信未来一片光明的人存在,正因如此,华夏的文明才能永垂不朽,且熠熠生辉。